有机集市的中国现实
发布时间:2013-04-27 来源:综合报道 作者:Mich 责任编辑:52Mocha
更好的有机市场
笔者后来又去过几次农夫市集,最明显的感受是,价格越来越昂贵了。
跟2011年相比,市集的很多产品涨价了:蔬菜最高卖到25元一斤,圣林农庄的鸡蛋从15枚30元涨到35元,米酒先生不再卖500毫升的小瓶装,血糯米的新米酒品种卖到一大瓶150元。当然这都不算什么,听起来最让人咋舌的,是天福园的樱桃从50元一盒卖到了100元一盒,并在半个小时内抢购一空。
不变的是火爆的人气。很多摊位前满满的全是购物者,除了能挤上去问问价格之外,几乎很难再跟生产者进一步交流。
太多的购物者意味着农户和消费者之间深入交流的机率变小——人们忙着抢东西,或农户们忙着卖东西,这显然不是农夫市集早期所呈现出来的那种轻松氛围。
而组织者常天乐也很吃惊,她也不知道原来樱桃的价格已经这么贵,甚至担心市集被简单粗暴地贴上一个“100元一盒”的标签。
作为组织者,常乐天和其他志愿者很少干预农户产品的定价。2011年,曾有农夫想把草莓卖到40元一斤,常天乐觉得太贵了,跟农庄商量把价格降低到了30元。后来她听说“去农村采摘还50元呢”,于是决定,今后让消费者和市场去决定价格。
在常天乐看来,农户们涨价不无道理,尤其是新晋农场的成本远远高于老农场,租地的价格涨了,以及技术和经验不足带来的风险。
年初,笔者和台湾一家类似网站的创始人冯小非交流,提到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的价格上涨问题。冯小非介绍了他的经验:首先,在采购环节,他们会选择性价比最高的产品。以米为例,他们的合作对象是“台湾十大经典好米”评选得主,但价格相对平民,提供给上下游的价格比其他渠道低一些。其次,如果价格相对昂贵,他们会向消费者解释成本何以如此昂贵,贵在什么地方,甚至会跟农户协商是否可以让价格回到相对合理的位置。“让农产品回到每一个人都能享用的层面,让每个人都吃得起。”
作为一个相对松散的组织,农夫市集的管理也是松散的,但是,笔者更担心一路高昂的价格会让市集上有品质的食物都贴上“奢侈”的标签,从而远离最初的消费者。
Array
【-----["taglibArticlead",[[]]]------】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 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 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