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隆年款宫廷礼仪剑
- 1900年代德国皇家陆军军官战刀
- 清代乾隆朝皇帝御用大阅佩刀
- 清代乾隆朝皇帝御用大阅佩刀
- 斗牛 明代公卿佩剑
简介
他是刀剑收藏家,收藏古兵器超过5000;这位从喜来登酒店侍应生做到中国古代刀剑收藏界教父的神秘人就是皇甫江,他的经历如同一把剑的铸成,历经选料、锤锻、淬火、砥砺、装饰等层层炼狱后,才成就今日的刀剑人生。
摘要
北京的冬天一如既往的寒冷,在北京王府酒店见到皇甫江时,他只身着一件黑色中式对襟上衣,寸头,全身上下并无再多赘物。
发布时间:2013-06-26 来源:TARGET 作者:综合报道 责任编辑:流年
他是刀剑收藏家,收藏古兵器超过5000;这位从喜来登酒店侍应生做到中国古代刀剑收藏界教父的神秘人就是皇甫江,他的经历如同一把剑的铸成,历经选料、锤锻、淬火、砥砺、装饰等层层炼狱后,才成就今日的刀剑人生。
北京的冬天一如既往的寒冷,在北京王府酒店见到皇甫江时,他只身着一件黑色中式对襟上衣,寸头,全身上下并无再多赘物。
身处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需要领袖意见和精英观点来强化内心的独白。如果说取景器里刻画出我们的世界观,那么我们期待着在对话中发现更深入的价值观。
观点栏目,旨在分享。
刀剑若梦
北京的冬天一如既往的寒冷,在北京王府酒店见到皇甫江时,他只身着一件黑色中式对襟上衣,寸头,全身上下并无再多赘物,一丝侠者风范油然而生。
“你好,我是皇甫江。”简单自我介绍后,他便邀我到酒店对面的美味珍饮茶。同行途中,皇甫江脚步坚定有力,眼神温和又含一丝锐利,举手投足干净利落,做事并没有太多的形式主义。一壶清茶,一支烟,他便聊起了刀剑收藏的“江湖”故事。
很多男人心中都有一个侠客梦,皇甫江也不例外。皇甫江的父亲曾是哈尔滨量具刃具厂热处理和锻造专家,因此他从小就熟知兵器的制造过程。“父亲和工人把各种高温的刀具放进不同液体中进行淬火处理的过程,是我对钢铁制作最初的认识。”皇甫江说。
伴随着刀光剑影长大的他,很自然地迷上了武侠小说。皇甫江抿了一口茶,眼神中透出一丝让人不易察觉的不舍和留恋,又像是在回味着什么:“电影里的李小龙、姿三四郎,金庸、古龙笔下的人物激发了我很多想象。从那时起,我就开始喜欢阅读有关刀剑的历史、掌故之类的书,还经常去军事博物馆看实物。”
谈起自己的少年时期,皇甫江不禁笑了起来:“年少时候我的形象还是蛮拉风的,活脱一个《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维特。”皇甫江少年时酷爱读书,梁羽生的《萍踪侠影》《七剑下天山》使他心驰神往,“那时候只能租书看,但租的太多就发现身上钱不够用,于是我就暗下决心自己赚钱。”
1984年对于皇甫江来说是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他考上了北京大学法律系国际法专业。“考北大、做律师是我小时候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只有用法律才能扬善惩恶。”说到这里,皇甫江点上一根烟,若有所思地回忆道:“在北大的日子,我一方面每日沉浸于卢梭、伏尔泰、托夫勒、林肯和毛姆等伟人的著作里, 苦苦思索,希望能越过剑锋,成为智者;另一方面,我却放纵在古龙和旧时王谢的世界中,幻想高歌散云,嗜酒如命,挥金如土,披洒在长城之巅,飞驰于山路之间。”
“18岁之后的我没再花过家里的钱。”皇甫江说。在大学里他倒卖过拳击手套、开过书屋、还当过“学生相士”。毕业后曾被动失业,不得不回到老家桂林谋事。为了在桂林得到一份更便于为自己“谋利”的工作,他隐藏起北大毕业的光环,凭高中毕业证找到了一份在桂林喜来登酒店客房部打工的工作。就在这段期间,皇甫江通过带旅游团团购酒店挣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一百万”,这一年是1991年。从此,皇甫江便不再执于“挣钱”,而放手开始“折腾”。
难忘的699美元
他第一次购买藏品是在1998年7月4日,当时他和父亲一起到西雅图一个古董店里商谈买一把德国索林根刀,当时他已经和售卖员谈定了699美元的价格,但父亲觉得并不值这个价,也不实用,两个人当场发生了争执,父亲一怒之下掉头而去。但皇甫江还是执意买下了此刀,并为此花光了身上所有的现金,只好一个人抱着刀沿着公路往家里走。“身无分文的我已经付不起回家的路费,只好沿着西雅图到贝尔维的高速公路步行回家,我记得那天的日头非常烈,晒得我头晕脑胀,但手里拿着这把刀,心里却格外高兴。”虽然时间已隔很久,但皇甫江在描述这段故事的时候依旧慷慨激昂,更映出当年倔强的执着。虽然父母并不鼓励他的收藏事业,但做古玩生意的姐姐、姐夫却对弟弟买来的刀产生兴趣。这件事发生后的第二天,皇甫江的姐夫又借钱给他买了一批刀剑。幸运的是,皇甫江很快发现这也是一门有利可图的生意,他把买进的这一批刀剑转卖出去,很快就把姐夫的钱还了。
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皇甫江走上了刀剑收藏的路。曾经有无数人问过皇甫江:“为什么要收藏刀剑?”他的答案很简单,就是喜欢。“真心喜欢想去做而已。相信每个男人心中对刀剑都会有一份钟爱,而我把这份钟爱扩大了。如果我有一笔钱,问我要一把刀还是一座房子,我肯定要一把刀。”
1998年,古董刀剑还没有形成市场,现在几千元人民币一把的古剑,当时只卖几十元。皇甫江如今的五六千件古刀剑藏品,大部分都是在1998到2002年间买来的。用皇甫江的话来说:“当时我买东西都是用‘脚’来买的,一买就是一堆。为什么用‘脚’来买呢?因为你只要一拿起来,卖主便会坐地起价。”
就这样,无论是国内的地摊、“鬼市”,还是国外的拍卖行和顶级古董行,只要有好刀好剑出现,就少不了皇甫江的身影,拍品一登场,他必会“疯狂举牌”。最初的那段时间,皇甫江所做的“收藏”就是大量地购买,“我相信以量取胜。”随着“大量购买”的时间越来越长,皇甫江的想法逐渐发生了改变,心态也从“猎奇”走向更为深入的研讨和探索,“我发现不是把东西都收过来就是收藏家,刀剑背后蕴藏着的故事是一种文化,一种情愫。”
20世纪初期,国外的古董店里流行的是西洋和日本的刀剑,中国古董刀剑却很便宜。而在国内,这更是一个偏门,绝少有人收藏这些看上去锈迹斑斑的玩意,也几乎没有什么研究著作。“正是因为鲜有人涉足这个领域,反倒没有人误导我。”皇甫江回忆起七八年前他到山西,一个农民往往会抱出一大捆锈迹斑斑的出土刀剑,而他根本不用手去挑,随便用脚扒拉出一堆说自己要了,平均下来一把才几十块钱,而现在,据再去那里买东西的人说,农民们给出的报价几乎和苏富比拍卖行上的出价一样,动辄几万几十万。
从“拔刀斋”到《中国刀剑》
可以说,皇甫江把自己的业余时间全部用在了收藏上。在最狂热的时候,他走遍祖国大江南北的文物店、古物(旧货)市场,每月经手的刀剑成百上千。 也曾经用环球飞行方式展开收藏行动—从广州出发,沿美国-德国-马来西亚-香港-广州转了一周收购回9把古刀剑,其中包括一把他心仪已久的波斯水纹大马士革长刃和一把中国古剑。此时的他已经建立起了强大的信息网络,世界主要古董市场上的中国刀剑交易信息他都能在二十四小时内得知。如今皇甫江及其家人收藏的中国钢铁古董兵器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均可媲美世界上任何国立博物馆和私人藏馆。此外,他还拥有除北京故宫博物院外最多的清代皇室刀剑。回顾了自己的收藏 史,皇甫江不禁感慨:“踏破关山万里,寻觅天下悍刀,脚步匆匆,形影漂浮。”
1999年,皇甫江在国内率先创办了以中国古代兵器为主要讨论对象的—“拔刀斋刀剑天下论坛”,吸引了一大批刀剑爱好者一起讨论中国刀剑。“在论坛里,我找到了更多知音。我们以‘刀’会友、把‘刀’言欢。”皇甫江豪爽地笑着说,“也正是这个论坛为我之后纂写全球第一本系统介绍中国刀剑的《中国刀剑》助益不少。”近几年,皇甫江不仅钟情收藏,还将自己的收藏史梳理成章,出版了《中国刀剑》《刀剑春秋》《三国神兵》《行走在如刃的边缘》和诗集《流光》。
从收藏到写书,他戏称自己是“逼上梁山”。“在收藏初期我发现日本、欧美对日本刀、西洋刀剑的研究相当完备,而对中国刀剑,尤其是汉以后的钢铁刀剑研究可谓寥寥无几,这很可惜。”于是,皇甫江决心自己写一本全面介绍中国刀剑精华的书来进行普及,让收藏家、研究者有一个最基础的指南。《中国刀剑》 以自己和世界各大博物馆中的藏品为实例,详细论述钢铁刀剑的形制、种类、沿革发展、材料、制造、装饰工艺等,这是对他十年来的收藏的一个总结。
收藏常常让人想到贪婪或者据为己有的占有欲,但皇甫江却说收藏不能私人化:“虽然要尊重个人财产,但是不建议收藏私人化。它应该呈现在博物馆或以出版物的形式普及大众,收藏应该无处不在。它不一定实用,就像酒店餐厅摆放着和他气氛相配的花瓶。”